30.7.21

能堅持到最後的都是贏家


之前寫《伊利昂之翼》參加 AIKEN 文學獎,今日終於公佈初審結果😆

參加過的徵文比賽不算多,但這次毫無懸念是我參加過當中最多制肘的徵文比賽🤣🤣🤣 要同時滿足「末日」、「瘟疫」和「科幻」三個要求。

難度愈高愈有挑戰性,先報了名再說。

其實能夠堅持到最後,完成比賽沒放棄的都是贏家。

入圍五強算是 bonus 吧🎉因為一再失算,我真的差點趕不及死線😅

自問不擅長寫科幻(就只寫過《少女黑客》),也從未寫過末日瘟疫,但,不走出 comfort zone 怎知道自己能寫出甚麼樣的故事?然而當時沒考慮清楚的,是自己手上已有《少女黑客》、《御饌津的IG面具店》、《十辭星海》三個週更,再加上《伊利昂之翼》的話就是每週更新4不同故事了😰 

2~5萬字小說……還好吧,努力一下應該沒問題的。

惟後來突然接到劇本殺委託,那是千載難逢的小說遊戲化機會,自然不容錯過,結果就把自己坑死了🙈🤣🤣🤣

所以我衷心覺得,能堅持完成比賽的大家都很了不起!


28.7.21

勝利者的謙虛與井底蛙的自誇


恭喜香港運動員再下一城,繼張家朗在男子花劍個人賽摘金後,港隊女飛魚 Siobhan Bernadette Haughey(何詩蓓)亦取得香港游泳史上首面奧運銀牌。

看兩人的訪問,回應得體,不會沾沾自喜自我膨脹,僅表示喜出望外、會繼續努力,同時鼓勵隊友和後輩。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能夠踏上頒獎台、有實力的人泰半謙遜,因為他們的風光得來不易,背後付出的努力與汗水不為人知,所以不會被一刻的勝利沖昏頭腦。

就像 Siobhan 不會到處跟人說她 DSE考35分、中文4(鬼妹仔中文也不弱)、鋼琴8級一樣。從奮鬥中成長的人,因成績得來絕非僥倖,更明白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故不會到處炫耀自誇。成績是做出來的,有目共睹,而不是用一張嘴到處宣揚得來的,只有無知的井底蛙才會一朝得志貽笑大方。

「真正有氣質的淑女,從不炫耀她所擁有的一切,她不會告訴人她讀過什麼書,去過什麼地方,有多少件衣服,買過什麼珠寶,因為她沒有自卑感。」── 亦舒《圓舞》

22.7.21

劇本殺?實境劇場?


最初磋商時,接的是劇本剎的委託,寫的是劇本殺背景小說。

簽約主要是遊戲化的IP,只是這天接到委託人通知的網絡宣傳,hashtag 竟出現了「#實境劇場」和「#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 あれ❓ 莫非小說拿去給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改編成實境劇場了嗎?


宣傳內文上部分節錄自我的小說,不過下半部的「遺囑逐字稿」則非出自我手筆🤔

這次活動獲台東縣政府支持我有在會議期間聽說過,原來還有一站式產業輔導辦公室參與嗎?可會由北藝大演出?作為原創小說作者的我知道的實在太少😂😂😂 自己的作品竟和那麼厲害的班底合作,自然是值得高興的,不過說好的作者 credit 呢 🥺?這次真得向委託人反映一下了😂

更新補充:委託人回覆說我的標籤會在正式宣傳才出現,其實我並不介意「不正式」的宣傳也出現喇🤣🤣🤣 不過有credit 就好。


21.7.21

再戰 Amber

置地文華東方的 Amber 裝修後來過兩次,感覺水準較裝修前下滑了。不過今次換了菜單,立即改觀:之前是以擺盤和賣相取勝,如今 presentation 簡單了,反而以味道為主。



Amuse bouche 依舊是鴨肝lollipop:鴨肝香濃嫩滑口感豐腴,裹之以紅莓以清新酸甜平衡鴨肝的厚膩感,水準一貫的高。



Appetizer 是清新醒胃的藍青口凍湯,藍青口十分鮮味。



Starter 是招牌菜 Aka Uni:侍應上前擺放珍珠貝母匙就知道接下來要享用魚子醬了(為避免魚卵與銀器接觸時氧化出現金屬味道)這次選用 Daurenki Tsar Imperial Caviar,味道不會過鹹,先試小小一口質感不錯,但 Amber 配的是海帶脆片,海帶脆片略嫌油膩而且本身味道較搶,感覺反而配簡簡單單味道偏素的梳打餅更合適。

龍蝦啫喱很清新,龍蝦味沒有很濃;北海道海膽鮮甜滑溜;底層的椰菜花 mousse 不看 menu 還以為是鮮忌廉,texture 非常相似十分豐盈軟滑,用來中和海帶脆片的油膩感剛好。



另一道是帶子,豆瓣菜汁沒啥特別,反而是帶子上那片薄薄的「大根餃子」(內裡包裹著薩沃拉芥末)口感特別,與彈牙的帶子肉十分匹配。

Main 有 Cuttlefish/Quail:我選了後者,鵪鶉肉極嫩滑,底部入口即溶,口感令我差點以為在吃鵝肝;松露醬汁濃郁之餘又不會搶走鵪鶉的味道。


以往來 Amber 多數選 Tilefish,但若是甘鯛的話,在銅鑼灣的 Les Papilles 就能以相宜的價錢吃到差不多的味道(主理人是前 Amber 廚師),所以主菜選鵪鶉算是選對了。


Dessert 是我最關心,可惜 Rhubarb 也是令我最失望的一道菜:草莓雪芭有點酸,唯一特別是有山椒的回甘;意式奶凍淡而無味,蜜糖……算吧。反而 Petit fours 的巧克力 Madeleine 烤得香脆又鬆軟,配自家製草莓果醬令人想多嚐幾塊。



這杯 Tea Mocktail 以伯爵茶做基底,調以雲南咖啡(未知是我聽錯還是侍應生講錯,越南咖啡很有名,雲南咖啡倒是首次聽說),灑以玫瑰和肉桂;玫瑰清香咖啡味甘,很有趣的一杯。

雖然本地法國菜中,數 Caprice 最能予我驚喜,不過 Amber 能蟬聯多年米芝蓮實力亦毋庸置疑。只是若選 Aka Uni,單四道菜午餐便過千/位,是否物有所值見仁見智。

16.7.21

2021 書展

Penana 的宣傳單張竟然有《少女黑客》❣️感謝魅影告知😘

已多年沒逛書展了。

貓很宅,怕人擠。感興趣的書,書展期間在書店也能買到,照樣有折扣;況且近十年主要看電子書,感覺除非為湊熱鬧或買精品,根本不必逛書展。

今年有點不一樣。

書,還是依舊愛看電子書。但今年是白色恐怖下的書展,就想支持一下。

很多書經自我審查後被消失,「見字讀書,挺腰做人」在這個年代真的不容易。但在最壞的年代總會生出最美的字花,文人的風骨可不是白色恐怖撲殺得了的。




這才知道原來爆眼教師楊子俊正是山道出版社的負責人(亦即《逆權教師》作者)。能夠在最壞的時代堅持信念,做一個最好的人,值得尊敬。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 Charles Dickens, A Tale of Two Cities


15.7.21

[推介/電影原著] 童年讀物


最早接觸的英文小說,大概是中一入學時收到的 readings 清單:“Anne of Green Gables”、“Jane Eyre”、“Wuthering Heights”……


當中印象最深刻的要算中二時必讀的“Jane Eyre”(考試範圍),遣辭措意對當時的我來說程度太高。猶記得 History 老師踏進課室,見同學都拿著“Jane Eyre”瘋狂翻牛津字典(學校高壓政策:新生必須購入比磚頭還要厚的牛津英/英字典),意外地表示:「咦?你們 F.2 已在看“Jane Eyre”?那不是 F.5 程度的讀物嗎?」😱😨🥶


當時連閱讀理解都有困難,自然無法細心欣賞 Charlotte Brontë 的文采 🥺


真正開始享受閱讀樂趣的,是後來無意間接觸到 C. S. Lewis 的"The Chronicles of Narnia"(納尼亞傳奇)。西方奇幻三巨頭:C. S. Lewis、J. R. R. Tolkien 和 Ursula K. Le Guin 全都讀過,至今最喜歡的始終還是 C. S. Lewis。



J. R. R. Tolkien 的《魔戒》無人不識,可惜我最先讀的是前傳“The Hobbit”。當年得知 C. S. Lewis 和 J. R. R. Tolkien 乃摯友,而且又並列奇幻三巨頭,好奇之下便先從前傳入手,結果極、度、後、悔😖!


Tolkien 乃語言學家,又是牛津大學教授,文壇地位崇高(下刪一千字),的確,他寫景寫大戰氣勢磅礡文筆一絕,可是“The Hobbit”太炫技,尤其 Gollum 與 Bilbo 在山洞內的對話,簡直悶到一個點!🤬🤬🤬 我絕對是用「挨」去完成這本小說,是以相隔多年以後得知將開拍電影才鼓起勇氣讀 “The Lord of the Rings”,發現比“The Hobbit” 吸引多了。



至於 Ursula K. Le Guin 的《地海》系列、“The Farthest Shore”、“Paradises Lost” 都很精彩,“The Left Hand of Darkness” 更是我大學必修科讀物之一,其文學地位可見一斑。她的文筆美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境地,寫的明明是魔法奇幻,怎麼卻比許多文學作品更文學?


可是我最喜愛的,始終是 C. S. Lewis。



他用字淺白,卻是個極會說故事的人,有一種讓讀者不自覺投入小說世界的魔力。他的想像力無邊無垠。他的世界觀讓讀者大開眼界。重點是,每次重讀都有新的發現新的詮釋,若以宗教角度看,又是一個全新的故事。


初中時每年都會把"The Chronicles of Narnia"拿出來重看一遍,可說是陪著我成長的童年讀物,百看不厭。因此後來宣佈要拍成電影,加上有“Harry Potter”珠玉在前,萬分期待,結果完全拍不出故事的精髓,不及原著的百分之一。


強烈建議看過電影的人讀一遍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