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21
能堅持到最後的都是贏家
28.7.21
勝利者的謙虛與井底蛙的自誇
「真正有氣質的淑女,從不炫耀她所擁有的一切,她不會告訴人她讀過什麼書,去過什麼地方,有多少件衣服,買過什麼珠寶,因為她沒有自卑感。」── 亦舒《圓舞》
22.7.21
劇本殺?實境劇場?
21.7.21
再戰 Amber
16.7.21
2021 書展
已多年沒逛書展了。
15.7.21
[推介/電影原著] 童年讀物
最早接觸的英文小說,大概是中一入學時收到的 readings 清單:“Anne of Green Gables”、“Jane Eyre”、“Wuthering Heights”……
當中印象最深刻的要算中二時必讀的“Jane Eyre”(考試範圍),遣辭措意對當時的我來說程度太高。猶記得 History 老師踏進課室,見同學都拿著“Jane Eyre”瘋狂翻牛津字典(學校高壓政策:新生必須購入比磚頭還要厚的牛津英/英字典),意外地表示:「咦?你們 F.2 已在看“Jane Eyre”?那不是 F.5 程度的讀物嗎?」😱😨🥶
當時連閱讀理解都有困難,自然無法細心欣賞 Charlotte Brontë 的文采 🥺
真正開始享受閱讀樂趣的,是後來無意間接觸到 C. S. Lewis 的"The Chronicles of Narnia"(納尼亞傳奇)。西方奇幻三巨頭:C. S. Lewis、J. R. R. Tolkien 和 Ursula K. Le Guin 全都讀過,至今最喜歡的始終還是 C. S. Lewis。
J. R. R. Tolkien 的《魔戒》無人不識,可惜我最先讀的是前傳“The Hobbit”。當年得知 C. S. Lewis 和 J. R. R. Tolkien 乃摯友,而且又並列奇幻三巨頭,好奇之下便先從前傳入手,結果極、度、後、悔😖!
Tolkien 乃語言學家,又是牛津大學教授,文壇地位崇高(下刪一千字),的確,他寫景寫大戰氣勢磅礡文筆一絕,可是“The Hobbit”太炫技,尤其 Gollum 與 Bilbo 在山洞內的對話,簡直悶到一個點!🤬🤬🤬 我絕對是用「挨」去完成這本小說,是以相隔多年以後得知將開拍電影才鼓起勇氣讀 “The Lord of the Rings”,發現比“The Hobbit” 吸引多了。
至於 Ursula K. Le Guin 的《地海》系列、“The Farthest Shore”、“Paradises Lost” 都很精彩,“The Left Hand of Darkness” 更是我大學必修科讀物之一,其文學地位可見一斑。她的文筆美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境地,寫的明明是魔法奇幻,怎麼卻比許多文學作品更文學?
可是我最喜愛的,始終是 C. S. Lewis。
他用字淺白,卻是個極會說故事的人,有一種讓讀者不自覺投入小說世界的魔力。他的想像力無邊無垠。他的世界觀讓讀者大開眼界。重點是,每次重讀都有新的發現新的詮釋,若以宗教角度看,又是一個全新的故事。
初中時每年都會把"The Chronicles of Narnia"拿出來重看一遍,可說是陪著我成長的童年讀物,百看不厭。因此後來宣佈要拍成電影,加上有“Harry Potter”珠玉在前,萬分期待,結果完全拍不出故事的精髓,不及原著的百分之一。
強烈建議看過電影的人讀一遍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