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1

那些年

因為【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從台灣回來後仍活在一片強烈的"台風"下。

數年前,在粉刷的推介下初次接觸九把刀的作品《等一個人咖啡》,後來又讀了他的《愛情,兩好三壞》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那時候,香港並沒有多少人認識九把刀。

沒想到一齣電影會令小說風靡香港,"九把刀"這名字幾乎天天見報。

所以說,在香港,小說創作還真是前途黯淡啊 ╮(╯▽╰)╭

電影還沒看,倒是 Facebook 日以繼夜被眾人的"那些年"感想洗版 ( ̄∇ ̄+)

中毒者眾,但也不乏對九把刀極其反感之輩。

創作是很主觀的,每個人都有喜歡或討厭的權利。對於《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小說原著,不能說有特殊情感。當然欣賞九把刀說故事的能力,也喜歡他幽默到翻桌的文筆,和他浮誇的自信下那一絲樸實的細膩與溫柔,但就是無法理解如何能暗戀明戀一個人8年,揭盡所能搞曖昧卻始終沒有踏出最後一步。

年少輕狂的青蔥歲月很能引起共鳴,可是想愛而不敢愛,這是作為一列缺乏剎車功能的火車,在戀愛軌道上極速奔馳的貓所無法理解的行為。

友人臭罵九把刀,指他出賣情史很自私,令"沈佳宜"的丈夫下不了台。

電影沒看過,但大概不會跟原著差很遠吧?小說將"沈佳宜"塑造成近乎完美的女神,荒唐的都是一眾男生,人家丈夫又怎會下不了台?老婆"有 market"可是替丈夫臉上添光呢! ( ̄∀ ̄)

倒是好奇九把刀可有易地而處考慮現任女友的感受。

作為一個女生,如果男友傾注所有情感,以洋洋數萬字去細味他曾經喜歡的女孩,還坦言因為追求那個女生已耗盡了他畢生熱血,接下來的一段戀愛,只能以平淡的方式進行;女友(現已分手)讀畢這一段,會有何感想,又能如何自處?

每一段愛情都是獨立的個體,拿來比較,對誰都不公平。

不能說轟轟烈烈的戀愛,其愛情重量就一定勝於細水長流;可是若說愛情的密度,則高下立見。

他對她的重視,單一本小說根本不足以裝載,還得以電影延續;那樣的重視,不是過去式,而是現在進行式。

貓不是醋罈子,但自問沒那樣高的修為,能欣然面對男友從小說到電影公開與全世界分享他對另一個女生的重視。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